痛,就對了

(本文作者為曾郁卿,光點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暨企業教練)

去年九月份透過助產士的協助,我居家產下了我的寶貝女兒。很多人問我,為何選擇這個不入流的生產方式,我說,生產對我來說,是一個全家人(我、先生、女兒)第一次可以共同參與並且完成的歷程,我不想有太多且不必要的醫療介入,想用最自然的方式迎接寶貝的出生,想真實的體驗這整個生產過程。

在整個過程中,助產士的引導,對我來說非常重要。目標是我要生小孩,助產士的工作是要協助我完成我的目標,我們一家人才是主角。當陣痛越來越頻繁,助產士握著我的雙手,看著我的眼睛,協助我先生幫助我移動骨盆、用對力氣。在寶貝不斷的往下降時,我說好痛、好痛,助產士說『痛,就對了』。 會痛,就是代表孩子前進到新的地方,也就是代表產程有進展,就快要生了。就在那一霎那,我感到非常興奮,大喊寶貝加油! 同時,對於頻頻的陣痛,我開始一點也不痛恨,反而有種痛快的感覺。

痛,可以是痛苦,也可以是痛快。就看你用什麼的眼光與思維來面對當下的挑戰。我的企業教練工作常常需要協助客戶去突破,既然是突破,就是需要徹底改變與以往不同的方式去面對眼前的挑戰;過程中,通常都很痛。 當一個人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(comfort zone),是會痛的,也是因為有痛,才有進步;有痛,才有學習。 當一個人承諾要改變時,他會願意經歷所有必要的痛,因為他知道,痛過之後,明天就會不同。

在組織中,教練型的領導就如同是助產士一般。他不居功,知道最後的成就還是屬於部屬的。他只是個協助者,透過他的引導與教練,部屬願意一次又一次經歷突破,走出個人的舒適圈,願意接受更大的挑戰。教練型領導者也是一個全程的陪伴者,同理並陪伴部屬經歷所有的痛與不舒服,最後一起慶祝成果。他知道何時應該激勵,何時應該挑戰,引導部屬正向思維,克服難關,一次次經歷挑戰。

痛就對了,如果你正在做自我的突破或是帶領團隊做突破現狀,檢視一下,如果過程中沒有痛的感受,如果不是原地踏步,那可能需要調整一下前進的速度或是方向了。記住,同樣的方法,不會帶來不同的成果;想要得到與過去不同的成果,請開始使用新的方法。

祝生活美好

Chrissie教練